- 2017GAITC专访丨模式识别与智能感知论坛主席刘成林
-
文章来源:物联中国
与人和谐相处,应该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终目标。我们永远也不别指望说用机器去完全代替人,在技术上是不可能做到的。AI有很多弱点,至于它会不会对社会造成威胁,其实是人类怎么使用它的问题。
2017年5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主办,亿欧公司、CSDN和小象学院联合承办的2017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序幕。
本次大会为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以交叉、融合、相生、共赢为主题,汇聚了人工智能学术界和产业界学者、专家和业界精英,大会期间涵盖10+分论坛,此外还创新性地召开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伦理和人工智能女科技工作者两个命题做探讨。大会主席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先生与IBM首席技术官沈晓卫先生共同担任。此外,大会还汇聚了2000多位人工智能学术界和产业界学者、专家和业界精英。
为了探寻这次国际顶尖AI大会的风采,亿欧代表大会组委会走访了本次大会模式识别与智能感知分论坛的执行主席、CAAI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刘成林教授,他对于智能感知与类脑研究、模式识别的应用场景以及人工智能的社会认知、发展前景等话题给出了见解,以下是他分享的主要观点:
社会对AI的发展盲目乐观
现在无论社会各个层次,人工智能都格外火热,大家都在谈论AI,好像AI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甚至将来可能会在所有的领域取代人,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威胁。
我觉得这样的观点有些盲目乐观。AI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强大,它有很多弱点,而AI是否会对社会造成威胁,其实要看你怎么使用它。即使未来出现很强的人工智能,只要用好了也可以被人类完全控制。
在这方面要通过媒体和专业人士进行合理的舆论引导。
首先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为了让AI专业人士与大众之间更好地交流,或者让社会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的特点,我觉得新闻媒体尤其要少一些误导性的宣传。其实有很多误导性的信息,是因为媒体有些人似懂非懂,按照他自己的理解去进行演绎。
其次专业研究者对于科普性宣传也是有义务的。比方说写一些科普性的文章,到社会上做一些科普性的讲座,加强专业研究,多跟社会大众进行接触和交流。
不要把眼光局限在深度学习上,它有它的局限
一般来说,人工智能的方法可以概括成三个主义,也就是所谓的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
符号主义是人工智能早期的主流,从50年代到80年代,大多数人认为符号主义以外的东西不是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方法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火了一阵,到2006年又开始火起来,这就是联结主义;行为主义主要是指人工智能模仿人的某种行为、动作的方式。
目前深度学习特别火,但是大家不能把这个眼光局限在深度学习这一个方面,不同的方法各有各的优势的,相互之间是互补的。
深度学习跟统计学习比较起来,它的结构化理解能力比较弱,可解释性差。比如要判断一个小学生写的字对不对,笔画层级的错误深度学习基本发现不了。有的时候它做的物体识别错的很离谱,但自己却还很自信。它的正确率可能很高,但是它一旦出错的话,它的错误可能是莫名其妙的,而且没法解释。
要克服深度学习的不足,就要潜入知识结构,提高它的可解释性和鲁棒性。从另一个方面讲,人可以从少量的样本就能够学习到知识,主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利用了很多结构知识。比如人只看了几个苹果,就能把苹果的一些根本的特征都握,但是人工神经网络主要是在建立一些特征的统计性联系。
技术融合是趋势,人工智能的边界在扩大
我1992年到中科院自动化所读博士,领域是模式识别。那个时候模式识别跟人工智能还在不同的圈子里,大家互不搭界。早期研究模式识别,主要是研究单个字符的识别;后来单字精度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要对一段话来进行识别,也就是文本行识别。
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技术越来越趋于一种融合的趋势。比方从文字识别到NLP(自然语言理解),过去就是分开做的,文字识别是把图像转化成电子文本,NLP做电子文本的内容分析。这两个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进入到实用的阶段,二者也就分不开了。到现在,模式识别也算是人工智能领域一个主要的分支。
同时,人工智能的边界也在扩大。目前人工智能的定义其实大家都不是很清楚。按照我的理解,界限就是这个功能是不是用到了脑子。纯计算是不能算智能,除此以外,凡是跟脑力活动相关的基本上都可以算智能。比如扫地机器人虽然是纯体力的,但是它如果有感知功能,能够对环境和物体进行判断,也就相当于它是有智能的。
未来10到20年AI在社会层面的运用会越来越多
一些比较低级和重复性的劳动,肯定会逐渐被AI所取代。像文字识别,例如快递单的识别,大量的古籍、文档的数字化,再过十年可能都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在服务行业,一些比较简单的劳动都会被机器人所取代。
未来在家用行业,服务机器人会用得越来越多。比方说扫地机器人的感知能力会更强,它可能会感知附近的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也许它还会跟你进行一些对话,进行更多交互。中国老龄化社会很快就来了,可能机器人会跟在家的老人进行一些交互,进行一些语音对话,来解除他的寂寞,来监控家里有没有安全隐患。
如果简单用一句话来说,未来的人工智能就是让智能机器和人相互帮助,和睦相处。机器可以帮助人,代替人做很多事情,但是它不能完全代替人。
-
- 低压断路器的广泛应用领域:保障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要保护 (8-18)
- 高压开关工作原理解析: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的关键 (8-18)
- 低压开关使用注意事项:安全运行的关键 (8-18)
- 中环装备公司受邀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西安国际环保产业合作高峰论坛.. (11-30)
- MicroLED商用之路还有多远? (11-19)
- 创新型数字总线架构降低音频系统成本 (11-19)
- FD-SOI工艺日趋成熟,图像处理应用成其落地关键 (11-19)
- 告别 “伸手要钱” 的时代就在不远处! (11-19)
-
- 家的电工:LED开关再掀行业浪潮.. (1-15)
- 飞兆半导体推出新型LED背光升压开关.. (1-15)
- 君诺开关获"中国建筑电气**品牌"LED开关领导品牌.. (1-15)
- 优诺仕13年将是移动电源市场的分水岭.. (1-15)
- 电源无限量 鑫谷RP系列电源全出击.. (1-15)
- 南都电源拟10转10并派现全年业绩增八成.. (1-15)
- 五项性能卓越非凡 品胜电霸三代电源点评.. (1-15)
- 东源电器3个开关设备产品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 (1-15)